福建省概况

 

 地理

福建省简称闽,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,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。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,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,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;大部分属中亚热带,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;土地总面积12.14万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13.6万平方公里。 福建省行政区划现辖福州、厦门、泉州、漳州、南平、三明、龙岩、莆田及宁德9个地级市,省会福州。
境内峰岭耸峙,丘陵连绵,河谷、盆地穿插其间,山地、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%以上,素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之称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下降,横断面略呈马鞍形;在西部和中部形成走向大致和海岸平行、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,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、盆地,东部沿海为丘陵、山地和滨海平原。
海域面积13.63万平方公里。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,居全国第二位。其中大陆线3324公里,仅次于广东省。大小岛屿1546个,占全国1/6;拥有泉州湾、厦门湾、福州湾、兴化湾、湄州湾、沙埕港、三都澳、东山湾等众多天然深水港湾。

气候

全年气温偏高,降水量正常略偏少,日照正常,气象灾害偏轻,气候年景正常。冬季气温、降水正常,1月下旬至2月上旬,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阴冷天气,西部、北部的部分县(市)先后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,给农业生产、交通运输、电力输送和通讯等行业造成较严重的灾害;春季气温偏高、降水正常,局部地区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;雨季5月5日开始,6月29日结束,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,其中6月12~13日,中南部地区先后出现暴雨到大暴雨,闽南部分县(市)出现特大暴雨,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;夏季气温、降水正常,7月23~27日和8月13~21日,两次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8℃的较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;秋季气温显著偏高、降水正常,其中9月气温异常偏高,创196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。
年平均气温19.7℃,偏高0.4℃,属偏高。冬季(12~2月)平均气温为10.8℃,与常年持平,属正常;春季(3~4月)平均气温为17.4℃,较常年偏高1.2℃,属偏高;雨季(5~6月)平均气温为24.2℃,较常年偏高0.2℃,属正常;夏季(7~9月)平均气温为27.8℃,较常年偏高0.9℃,属异常偏高;秋季(10~11月)平均气温为19.7℃,较常年偏高1.0℃,属偏高。
年降水量为1504.2毫米,偏少107.5毫米,约1成,属正常略偏少。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98.8毫米,较常年偏多5.2毫米,属正常;春季平均降水量为248.5毫米,较常年偏少114.8毫米,属偏少;雨季平均降水量为503.2毫米,较常年偏多10.8毫米,属正常;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53.3毫米,较常年偏少3.4毫米,属正常;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51.6毫米,较常年偏多46.1毫米,属偏多。全年汛情特点是降雨量正常偏少,降雨场次偏少;洪水场次少、量级小,主要江河干流均为一般洪水。登陆或影响的台风个数偏多,影响时间偏早,登陆时间相对集中。

自然资源

土地资源

福建省的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山地多、平地少,山地、丘陵占陆域面积80%以上;全省土地中,农用地占86.53%,建设用地占5.22%,未利用地占8.25%。二是土地总面积12.40万平方公里(0.12亿公顷),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.3%,居全国第23位;人均土地面积0.38公顷,人均耕地面积0.04公顷,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,是最少的省份之一。三是高产田少,中低产田多。四是滩涂资源丰富,开发利用潜力大。五是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显著,闽东南地区(福州、厦门、漳州、泉州、莆田5市)土地总面积约占全省的34%,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45.23%;闽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66%,而林地面积占全省的76.13%。

海洋资源

海岸线曲折,港湾众多,岛屿星罗棋布。陆地海岸线全长3324千米,仅次于广东省,居全国第二位;岸线多呈锯齿状,十分曲折,曲折率为1∶5.7,其曲折程度居我国沿海各省份之首位。海岸类型以侵蚀海岸为主,堆积海岸为次,红树林海岸自南向北呈斑点状分布。沿海岛屿星罗棋布,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546个(其中有人岛屿102个),总面积1400.13平方公里,岛屿海岸线长2804.4公里。大小港湾125个,其中深水港湾22处,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、厦门港、湄洲湾、福清湾、罗源湾、三都澳等6个,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。
台湾海峡石油、天然气也已显现较好的资源潜力,海峡西部3个成油凹陷油气前景看好,勘测油气总量2.9亿吨;盐业资源丰富,生产条件好,盐田总面积11.02万公顷,宜盐滩涂超过2.67万公顷。福建山多海阔,山海兼容,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,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,景色秀丽的岛屿,千姿百态的海蚀景观,加之沿海众多名胜古迹和港口城市,构成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。海洋能源资源,福建沿海地热梯度较大,地热资源丰富,具有开采价值的热水区域较多;沿海风能资源丰富。

水资源

截至2008年底,全省全年平均降水量1597.7毫米,折合水量1978.65亿立方米,比上年增加3.0%,比常年平均值减少4.8%,属平水年。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036.93亿立方米,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877立方米。其中,地表水资源总量1035.70亿立方米,折合年径流深836.3毫米,比上年减少3.4%,比常年减少12.2%;地下水资源总量303.90亿立方米;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.23亿立方米。产水系数0.52,产水模数83.7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。

动植物资源

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,多丘陵山地,海域广阔,岛屿众多,独特的气候、地理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,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,森林资源十分丰富,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,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,树木种类繁多,森林覆盖率达62.96%,居全国第二(仅次于台湾省),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。
植物种类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,区系成分较复杂。据调查统计,全省有高等植物4703种,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5.7%;有木本植物1943种(含变种153种),分属142科、543属,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科的81%、属的55%、种的39%。其中,裸子植物有9科、31属、61种和2变种,以中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,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;杉木广布全省,还有柳杉、福建柏、油杉等,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。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,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、优势种或主要树种,金缕梅科、山茶科、茜草科、木兰科、蝶形花科、苏木科、含羞草科、桑科、大戟科、紫金牛科、山矾科、五加科、蔷薇科、桃金娘科、芸香科、野牡丹科、杜英科、安息香科、山龙眼科、夹竹桃科、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。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、60种;樟科有12属、66种、9变种和1变型;木兰科有9属、35种;金缕梅科有11属、20种、6变种;桑科有8属、40种,蝶形花科、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。在1999年9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,福建有25科42属55种,其中一级保护的7种,二级保护的48种;蕨类植物9种,裸子植物14种,被子植物32种。在2001年8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的《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名录》中,有25种树木。此外,福建还有已发现的野生兰科植物66属159种、1变种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》附录Ⅰ、Ⅱ保护,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在全国排第8位;罗汉松科木本植物百日青列入附录Ⅲ保护。另有6种植物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》Ⅲ级保护,5种列入《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》保护。

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
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:
1、 季风常绿阔叶林;
2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;
3、 天然次生植被;
4、 海岸植被;
5、 栽培植被。

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

地带内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,但因森林开发利用时间较长,原始林已少见,出现了许多天然次生以及人工营造的各种针叶林、针阔混交林等。
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 :
1、常绿阔叶林;
2、常绿针叶林;
3、竹林;
4、栽培植被。

矿产资源
福建省的地质构造复杂,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(含亚矿种),其中能源矿产有 无烟煤、地热 等2种,金属矿产31种,非金属矿产82种,水气矿产1种,金、银、铅、锌、锰、高岭士、水泥石灰岩、花岗石材、明矾石、叶腊石、 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。石英砂储量与质量冠于全国。

城市建设
福建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为 0.793 (高人类发展指数) ,位居全国省区市第十二位。人均GDP达33051元,全省生产总值为11949.53亿元,折算为4838亿美元。

福州: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,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。
厦门:福建人均GDP最高城市,超过1万美元,经济特区,副省级城市,计划单 列市,国际花园城市。
泉州:福建GDP总量最大城市,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国际花园城市。
漳州: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。
莆田:世界妈祖文化中心。
龙岩: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,曾经创建著名的“闽西革命根据地”。
三明:福建重工业基地。
南平:老工业城市。
宁德:新兴临海城市。


民族构成

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,汉族占总人口的97.84%,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,占总人口1%,还有少量回族、满族等,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,比重极小。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,分化成多个族群。

旅游资源

福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山青水秀,人文荟萃。著名的武夷山、太姥山、清源山、冠豸山、鼓浪屿、湄洲岛、金湖、桃源洞、玉华洞等风景名胜,开元寺、涌泉寺、广化寺、南山寺、妈祖庙等寺庙,以及王审知、朱熹、郑成功、林则徐、陈嘉庚等名流英杰的故居遗迹等,都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。

 
©2012     New Zealand Fujianese Association Inc., all rights reserved